增补:物流基础作业流程与规范
本章导读:
物流作业是物流活动的核心组成部分,高效、规范的作业流程是保障物流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本章将详细介绍仓储、运输、配送、包装、装卸搬运等物流基础作业的流程、操作规范、常用设备和工具,并通过实际操作案例,帮助助理级物流师掌握物流作业的基本技能,为后续更深入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学习目标:
- 理解仓储、运输、配送、包装、装卸搬运等物流基础作业的重要性。
- 掌握各项基础作业的具体流程和操作规范。
- 熟悉各项基础作业中常用的设备和工具。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物流作业案例。
- 培养安全、规范、高效的物流作业意识。
本章内容:
第一节:仓储作业流程与规范
仓储作业是物流活动的重要环节,涉及商品的入库、存储、保管、出库等环节。规范的仓储作业流程能够保障商品安全、提高库存周转率。
一、仓储作业流程
-
入库 (Inbound):
- 接收货物 (Receiving): 核对到货信息(订单号、品名、数量、规格等)与送货单据是否一致,检查货物外包装是否完好,如有异常及时记录并反馈。
- 卸货 (Unloading): 根据货物类型和包装选择合适的卸货方式和设备(如叉车、卸货平台等),轻拿轻放,避免货物损坏。
- 初步检验 (Preliminary Inspection): 对货物进行初步质量检验,检查是否有明显的破损、污染、数量短缺等问题。
- 入库登记 (Inbound Registration): 将货物信息(品名、规格、批次、数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录入仓库管理系统 (WMS) 或登记台账,生成入库单据。
- 货物上架 (Put-away): 根据货物特性、存储要求和仓库布局,选择合适的货位,使用搬运设备将货物安全、整齐地放置到指定货位。
-
存储 (Storage):
- 货位管理 (Location Management): 根据货物特性和出入库频率,合理规划货位,确保货物易于查找、存取,并提高仓库利用率。
- 货物保管 (Goods Keeping): 根据货物特性(如温湿度敏感性、易碎性、易燃易爆性等),采取相应的保管措施,如温湿度控制、防潮、防虫、防火等,定期检查货物状态,防止变质、损坏。
- 库存监控 (Inventory Monitoring): 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库存盘点,核对账实是否一致,及时发现和处理呆滞库存、损耗库存等问题。
-
出库 (Outbound):
- 接收出库指令 (Receiving Outbound Order): 接收来自销售部门或上级部门的出库指令,核对出库单据信息(订单号、品名、数量、规格、客户信息等)。
- 拣货 (Picking): 根据出库单据信息,从指定货位准确、快速地拣选货物,核对拣货数量与订单是否一致。
- 复核 (Checking): 对拣选出的货物进行复核,再次确认品名、规格、数量、质量等信息,确保与出库单据一致。
- 包装 (Packaging - 出库包装): 根据货物特性和运输方式,进行必要的出库包装,确保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安全。
- 货物出库登记 (Outbound Registration): 在WMS系统或台账中进行出库登记,更新库存信息,生成出库单据。
- 交接货物 (Goods Handover): 将货物与运输人员或客户进行交接,核对出库单据,签字确认,完成出库作业。
-
盘点 (Inventory Counting):
- 制定盘点计划 (Inventory Plan): 确定盘点时间、范围、方式(周期性盘点、循环盘点、不定期盘点等)、人员分工等。
- 实物盘点 (Physical Inventory): 按照盘点计划,清点仓库内实际货物数量,并记录盘点结果。
- 数据核对 (Data Verification): 将实物盘点数据与WMS系统或台账数据进行核对,找出差异。
- 差异分析与处理 (Variance Analysis and Handling): 分析盘点差异原因,并根据差异情况进行调整,例如调整库存数据、查找差异货物、追究责任等,确保账实一致。
二、仓储作业操作规范
- 安全规范:
- 遵守仓库安全管理制度,禁止吸烟、明火等危险行为。
- 正确使用搬运设备,避免超载、超速、碰撞等事故。
- 货物堆放稳固,避免倾倒、滑落,确保通道畅通。
- 注意防火、防盗、防潮、防虫等安全措施。
- 穿戴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鞋、手套、安全帽等)。
- 质量规范:
- 轻拿轻放货物,避免野蛮装卸,防止货物损坏。
- 分类存放货物,避免混淆、污染、交叉污染。
- 定期检查货物质量,及时处理异常货物。
- 按照货物存储要求,控制温湿度、通风等环境条件。
- 效率规范:
- 熟悉仓库布局和货位编码规则,提高货物查找和存取效率。
- 合理安排作业流程,减少无效搬运和等待时间。
- 充分利用WMS系统等信息技术,提高作业效率和准确性。
- 保持仓库整洁有序,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仓储作业常用设备和工具
- 搬运设备:
- 手动叉车 (Manual Pallet Jack): 适用于短距离、轻型货物的搬运。
- 电动叉车 (Electric Forklift): 适用于中长距离、重型货物的搬运,效率高、操作轻便。
- 堆垛机 (Stacker): 适用于高层货架的货物存取,提高仓库空间利用率。
- 输送带 (Conveyor Belt): 适用于连续、批量货物的水平或倾斜搬运。
- 升降平台 (Lift Platform): 适用于垂直方向货物的搬运,如楼层间货物转移。
- 存储设备:
- 货架 (Racking): 各种类型的货架,如托盘货架、驶入式货架、阁楼式货架等,用于存储不同类型和规格的货物。
- 托盘 (Pallet): 用于集装货物,方便叉车搬运和堆垛,提高作业效率。
- 周转箱 (Turnover Box): 用于散件或小批量货物的存储和搬运,方便货物分类和管理。
- 辅助工具:
- 扫描枪 (Barcode Scanner/RFID Reader): 用于快速、准确地扫描货物条码或RFID标签,提高入库、出库、盘点等作业效率。
- 手持终端 (Handheld Terminal): 集成扫描、显示、数据传输等功能,方便现场作业人员进行数据录入和查询。
- 电子标签 (Electronic Shelf Label, ESL): 用于显示货位信息、商品信息、库存数量等,方便货物查找和管理。
- 计量器具 (Weighing Instrument): 如地磅、电子秤等,用于货物称重和计量。
- 包装工具 (Packaging Tools): 如封箱器、打包机、缠绕膜机等,用于货物包装。
第二节:运输作业流程与规范
运输作业是实现商品空间位移的核心环节,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优化运输路线、规范运输操作,直接影响物流成本和服务水平。
一、运输作业流程
-
运输准备 (Transportation Preparation):
- 确定运输方式 (Mode of Transportation): 根据货物特性、运输距离、时效要求、成本预算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等)。
- 选择承运人 (Carrier Selection): 根据承运人的资质、信誉、服务能力、价格水平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承运人。
- 制定运输计划 (Transportation Plan): 确定运输路线、运输时间、发货时间、到达时间、运输车辆、装卸地点等,制定详细的运输计划。
- 办理运输手续 (Transportation Formalities): 根据运输方式和货物类型,办理必要的运输手续,如订舱、报关、保险等。
- 货物配载 (Cargo Consolidation): 根据运输车辆的载重、容积和货物的特性,进行合理的货物配载,提高车辆利用率,确保货物安全。
-
货物装载与启运 (Cargo Loading and Departure):
- 车辆检验 (Vehicle Inspection): 检查运输车辆的状况,确保车辆符合运输要求,如车况良好、车辆清洁、安全设施完备等。
- 货物装载 (Cargo Loading): 根据货物类型和包装,选择合适的装载方式和设备(如叉车、吊车、人工搬运等),按照配载计划,将货物安全、稳固地装载到运输车辆上,并进行必要的加固和防护。
- 单据交接 (Document Handover): 与承运人交接运输单据(如货运单、提货单等),并核对单据信息。
- 车辆启运 (Vehicle Departure): 确认装载完毕,单据交接完成,车辆按照运输计划启运。
-
运输过程监控 (Transportation Monitoring):
- 在途跟踪 (In-transit Tracking): 利用GPS、GIS等技术,对运输车辆进行实时跟踪和监控,掌握货物在途状态。
- 异常处理 (Exception Handling): 及时监控运输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如车辆延误、交通拥堵、货物损坏等,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如调整运输路线、联系客户、更换车辆等。
- 信息反馈 (Information Feedback): 定期或不定期向客户反馈货物在途信息,如预计到达时间、当前位置等,保持信息沟通畅通。
-
货物交付与签收 (Cargo Delivery and Sign-off):
- 货物到达 (Cargo Arrival): 运输车辆到达目的地,与收货人联系,确认交货时间和地点。
- 货物卸载 (Cargo Unloading): 根据货物类型和包装,选择合适的卸载方式和设备,轻拿轻放,避免货物损坏。
- 货物检验 (Cargo Inspection): 收货人对货物进行检验,核对品名、规格、数量、质量等信息,检查外包装是否完好,如有异常及时记录并反馈。
- 货物签收 (Cargo Sign-off): 收货人确认货物无误后,在运输单据上签字确认,完成货物交付和签收。
- 单据回收 (Document Collection): 回收已签收的运输单据,作为运输完成的凭证。
二、运输作业操作规范
- 安全规范:
- 遵守交通法规,安全驾驶,避免交通事故。
- 装载货物时,重心平稳,捆扎牢固,防止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移动、倾倒、散落。
- 运输易燃易爆、危险品等特殊货物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操作规程。
- 运输车辆定期维护保养,确保车况良好。
- 驾驶员保持良好身体状态,避免疲劳驾驶、酒后驾驶。
- 效率规范:
- 优化运输路线,选择最佳行驶路径,减少运输里程和时间。
- 合理安排发车时间,避开交通高峰期。
- 提高车辆装载率,减少空驶率。
- 充分利用TMS系统等信息技术,提高运输调度和管理效率。
- 保持与客户和承运人的良好沟通,确保信息畅通,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 服务规范:
- 准时发车、准时到达,按时交付货物。
- 货物运输过程中,保持货物清洁、完好。
- 文明礼貌服务,态度热情周到。
- 及时处理客户投诉和咨询,提升客户满意度。
三、运输作业常用设备和工具
- 运输车辆:
- 厢式货车 (Box Truck): 适用于运输怕雨淋、怕日晒、易丢失的货物,安全性高。
- 栏板货车 (Flatbed Truck): 适用于运输大型、重型、不怕雨淋的货物,装卸方便。
- 冷藏车 (Refrigerated Truck): 适用于运输生鲜食品、药品等温湿度敏感货物,保持货物质量。
- 罐式车 (Tank Truck): 适用于运输液体、气体、粉状等散装货物。
- 集装箱车 (Container Truck): 适用于集装箱运输,实现多式联运,提高效率。
- 装卸设备:
- 叉车 (Forklift): 适用于托盘货物的装卸和搬运,效率高。
- 吊车 (Crane): 适用于大型、重型货物的装卸,承重能力强。
- 升降尾板 (Tail Lift): 安装在货车尾部,方便人工或手推车装卸货物,提高效率。
- 辅助工具:
- GPS定位系统 (GPS Positioning System): 用于车辆定位和跟踪,实现运输过程监控。
- 车载终端 (Vehicle Terminal): 集成GPS定位、信息传输、导航等功能,方便驾驶员操作和信息交互。
- 货物捆扎工具 (Cargo Binding Tools): 如捆扎带、绳索、紧绳器等,用于固定和加固货物,确保运输安全。
- 防滑垫 (Anti-slip Mat): 放置在货物下方,增加摩擦力,防止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滑动。
第三节:配送作业流程与规范
配送作业是物流的“最后一公里”,直接面向客户,高效、精准的配送服务是提升客户体验的关键。
一、配送作业流程
-
配送规划 (Distribution Planning):
- 确定配送区域 (Distribution Area): 根据客户分布、订单密度、交通状况等因素,划分配送区域。
- 规划配送路线 (Route Planning): 根据配送地址、订单数量、交通状况等,规划最优配送路线,减少配送里程和时间。
- 选择配送方式 (Distribution Mode): 根据货物特性、客户需求、时效要求等,选择合适的配送方式(直送、共配、自提等)。
- 制定配送计划 (Distribution Plan): 确定配送时间、配送车辆、配送人员、配送顺序等,制定详细的配送计划。
-
订单处理与分拣 (Order Processing and Sorting):
- 接收订单 (Order Receiving): 接收客户订单信息,核对订单内容(商品、数量、地址、联系方式、配送时间等)。
- 订单审核 (Order Verification): 审核订单信息,确认库存充足、地址有效、配送范围等。
- 订单分配 (Order Allocation): 将订单分配给相应的配送站点或配送人员。
- 拣选与分拣 (Picking and Sorting): 根据订单信息,从仓库或分拣中心拣选货物,并按照配送路线或客户进行分拣。
-
末端配送与交付 (Last-Mile Delivery and Handover):
- 装车配货 (Vehicle Loading and Loading Arrangement): 根据配送路线和订单顺序,将货物装载到配送车辆上,并进行合理的配货,确保配送效率。
- 路线配送 (Route Delivery): 配送人员按照规划的配送路线进行配送,按照订单顺序依次送达客户手中。
- 联系客户 (Customer Contact): 在配送前或到达前,与客户电话或短信联系,确认收货时间和地点。
- 货物交付 (Cargo Handover): 将货物交付给客户,核对订单信息,确认货物完好无损。
- 签收确认 (Sign-off Confirmation): 客户在配送单据或电子设备上签字确认收货,完成交付。
- 货款回收 (Cash on Delivery - Optional): 如需货到付款,配送人员需向客户收取货款。
- 信息反馈 (Information Feedback): 配送完成后,将配送信息(签收状态、交付时间、异常情况等)反馈给系统或相关部门。
二、配送作业操作规范
- 服务规范:
- 准时配送,按约定时间送达客户手中。
- 文明礼貌服务,态度热情周到,耐心解答客户疑问。
- 着装整洁,形象 professional。
- 保护客户隐私,不泄露客户信息。
- 妥善处理客户投诉和咨询,及时解决问题。
- 效率规范:
- 优化配送路线,提高配送效率,减少配送时间和成本。
- 合理安排配送顺序,避免重复路线和无效行驶。
- 充分利用配送管理系统和导航设备,提高配送效率。
- 提高一次配送成功率,减少二次配送和退货。
- 安全规范:
- 遵守交通法规,安全驾驶,注意行车安全。
- 货物装载稳固,避免在配送过程中移动、倾倒、散落。
- 配送过程中注意货物安全,防止丢失、损坏。
- 配送人员注意自身安全,防范意外事故和人身伤害。
三、配送作业常用设备和工具
- 配送车辆:
- 电动自行车/摩托车 (Electric Bicycle/Motorcycle): 适用于短距离、小批量、高频次的末端配送,如外卖、快递等。
- 面包车 (Van): 适用于中短距离、中等批量货物的配送,灵活性高。
- 轻型货车 (Light Truck): 适用于中长距离、较大批量货物的配送,载货能力强。
- 无人配送车/机器人 (Unmanned Delivery Vehicle/Robot): 新兴的末端配送方式,适用于特定场景和区域,提高配送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 分拣设备:
- 人工分拣线 (Manual Sorting Line): 适用于小批量、多样化货物的分拣,灵活性高。
- 自动化分拣系统 (Automated Sorting System): 适用于大批量、标准化货物的分拣,效率高、准确率高。
- 交叉带分拣机 (Cross-belt Sorter): 常见的自动化分拣设备,适用于包裹、箱式货物的分拣。
- 辅助工具:
- 手持PDA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集成订单信息查询、路线导航、电子签收等功能,方便配送人员现场操作。
- 移动支付设备 (Mobile Payment Device): 用于货到付款的收款,方便快捷。
- 电子地图/导航软件 (Electronic Map/Navigation Software): 用于路线规划和导航,提高配送效率。
- 保温箱/冷藏箱 (Insulated Box/Refrigerator Box): 用于生鲜食品、药品等温敏货物的配送,保持货物质量。
第四节:包装作业流程与规范
包装作业在物流过程中起着保护商品、方便运输、促进销售的重要作用。合理的包装设计和规范的包装操作,能够有效降低货物损耗,提升物流效率。
一、包装作业流程
-
确定包装方案 (Packaging Scheme Determination):
- 分析货物特性 (Cargo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了解货物的物理特性(形状、尺寸、重量、易碎性、防潮性、防震性等)和化学特性(腐蚀性、易燃性、毒性等)。
- 明确包装目的 (Packaging Purpose Definition): 确定包装的主要目的,如保护商品、方便运输、促进销售、信息传递等。
- 选择包装材料 (Packaging Material Selection): 根据货物特性、包装目的、运输方式、成本预算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纸箱、木箱、塑料、泡沫、填充物、胶带等)。
- 设计包装结构 (Packaging Structure Design): 根据货物形状、尺寸、重量,设计合理的包装结构,确保包装强度和稳定性。
- 制定包装作业指导书 (Packaging Operation Instruction): 编写详细的包装作业指导书,明确包装材料、包装方式、操作步骤、质量标准等。
-
包装操作 (Packaging Operation):
- 内包装 (Inner Packaging): 对商品进行第一层包装,如防潮袋、泡沫塑料、隔板等,直接保护商品。
- 外包装 (Outer Packaging): 在内包装的基础上,进行第二层包装,如纸箱、木箱、塑料箱等,提供外部保护和支撑。
- 缓冲包装 (Cushion Packaging): 在包装箱内填充缓冲材料,如泡沫颗粒、气泡膜、瓦楞纸板等,减少运输过程中的冲击和震动。
- 封箱 (Sealing): 使用封箱胶带、钉子、扎带等将包装箱封口,确保包装完整性和安全性。
- 包装标识 (Packaging Marking): 在包装箱上粘贴或印刷必要的标识,如商品名称、规格、数量、重量、收发货人信息、运输标志、危险品标志等,方便识别和管理。
-
包装质量检验 (Packaging Quality Inspection):
- 外观检验 (Appearance Inspection): 检查包装外观是否整洁、完好、无破损、无污染,标识是否清晰、完整。
- 尺寸检验 (Dimension Inspection): 检查包装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运输规定。
- 强度检验 (Strength Inspection): 对包装进行强度测试,如跌落试验、抗压试验、堆码试验等,检验包装是否能够承受运输过程中的各种压力和冲击。
- 密封性检验 (Sealing Inspection): 对需要密封包装的货物进行密封性测试,如防水测试、防潮测试等。
- 记录检验结果 (Record Inspection Results): 记录包装质量检验结果,并对不合格包装进行返工或报废处理。
二、包装作业操作规范
- 安全规范:
- 使用包装工具时,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划伤、割伤等。
- 搬运包装材料和包装好的货物时,注意安全搬运,避免摔伤、砸伤。
- 使用电动包装设备时,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触电等事故。
- 包装作业场所保持通风良好,避免有害气体或粉尘吸入。
- 质量规范:
- 按照包装作业指导书进行包装操作,确保包装质量符合标准。
- 选择合格的包装材料,避免使用劣质或不符合要求的材料。
- 包装牢固可靠,能够有效保护货物,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损坏。
- 包装标识清晰、完整、准确,方便识别和管理。
- 效率规范:
- 优化包装流程,提高包装效率,减少包装时间和成本。
- 合理选择包装方式和工具,提高包装速度和质量。
- 培训包装作业人员,提高操作技能和熟练度。
- 采用自动化包装设备,提高包装效率和标准化水平。
三、包装作业常用设备和工具
- 包装材料:
- 纸箱 (Carton): 常用的外包装材料,成本低、易加工、可回收。
- 木箱 (Wooden Box): 适用于重型、精密、易碎货物的包装,强度高、保护性好。
- 塑料 (Plastic): 如塑料袋、塑料薄膜、塑料箱等,具有防水、防潮、轻便等特点。
- 泡沫 (Foam): 如聚苯乙烯泡沫 (EPS)、聚乙烯泡沫 (EPE) 等,具有缓冲、减震、隔热等作用。
- 填充物 (Filling Material): 如泡沫颗粒、气泡膜、瓦楞纸板、纸屑等,用于填充包装箱内空隙,保护货物。
- 胶带 (Tape): 如封箱胶带、透明胶带、美纹纸胶带等,用于封箱、固定、捆扎。
- 包装设备:
- 封箱机 (Carton Sealer): 自动化封箱设备,提高封箱效率和标准化水平。
- 打包机 (Strapping Machine): 用于捆扎包装箱或货物,提高包装强度和稳定性。
- 缠绕膜机 (Stretch Wrapping Machine): 用缠绕膜对托盘货物进行包装,提高货物整体性和防潮性。
- 真空包装机 (Vacuum Packaging Machine): 用于食品、电子产品等需要真空包装的货物,延长保质期,防止氧化。
- 热收缩包装机 (Heat Shrink Packaging Machine): 用热收缩膜对商品进行包装,美观、防尘、防潮。
- 辅助工具:
- 剪刀/刀具 (Scissors/Knife): 用于切割包装材料。
- 尺子/卷尺 (Ruler/Tape Measure): 用于测量包装尺寸。
- 印章/喷码机 (Stamp/Coding Machine): 用于打印包装标识。
- 电子秤 (Electronic Scale): 用于称量包装材料和货物重量。
第五节:装卸搬运作业流程与规范
装卸搬运作业是连接仓储、运输、配送等各个环节的关键环节,高效、安全的装卸搬运作业能够保障物流效率和货物安全。
一、装卸搬运作业流程
-
作业准备 (Operation Preparation):
- 接收作业指令 (Receiving Operation Instruction): 接收装卸搬运作业指令,明确作业任务(装车、卸车、搬运、堆垛等)、货物信息(品名、数量、规格、重量等)、作业地点、作业时间等。
- 检查作业场地 (Workplace Inspection): 检查作业场地是否平整、安全、无障碍物,照明是否充足,通风是否良好。
- 准备装卸搬运设备 (Equipment Preparation): 根据货物类型和作业需求,选择合适的装卸搬运设备(叉车、吊车、输送机、手推车等),并进行检查和调试,确保设备运行良好。
- 准备辅助工具 (Auxiliary Tools Preparation): 准备必要的辅助工具,如捆扎带、绳索、防滑垫、防护用品等。
-
货物装卸 (Cargo Loading and Unloading):
- 货物识别 (Cargo Identification): 根据作业指令和货物标识,准确识别需要装卸的货物。
- 选择装卸方式 (Loading/Unloading Method Selection): 根据货物类型、包装、重量、尺寸等,选择合适的装卸方式(人工搬运、机械装卸、吊装等)。
- 货物装卸操作 (Loading/Unloading Operation): 按照选择的装卸方式,使用装卸设备或人工进行货物装卸操作,轻拿轻放,避免货物损坏。
- 货物堆码 (Cargo Stacking): 将卸下的货物按照要求进行堆码,确保堆码稳固、整齐、安全,并留出必要的通道和间距。
-
货物搬运 (Cargo Handling):
- 确定搬运路线 (Handling Route Determination): 根据货物起始点和终点,规划最优搬运路线,减少搬运距离和时间。
- 选择搬运方式 (Handling Method Selection): 根据货物类型、重量、搬运距离等,选择合适的搬运方式(人工搬运、叉车搬运、输送机搬运等)。
- 货物搬运操作 (Handling Operation): 按照选择的搬运方式,使用搬运设备或人工进行货物搬运操作,平稳搬运,避免货物晃动、倾斜、掉落。
- 货物交接 (Cargo Handover): 将货物搬运至指定地点,与接收人员进行交接,确认货物信息和数量。
-
作业结束与清理 (Operation Completion and Cleanup):
- 设备归位 (Equipment Return): 将使用的装卸搬运设备归位,并进行简单维护保养。
- 场地清理 (Workplace Cleanup): 清理作业场地,清除杂物、包装废弃物等,保持场地整洁。
- 记录作业信息 (Record Operation Information): 记录装卸搬运作业信息,如作业时间、货物信息、设备使用情况、异常情况等,为后续分析和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二、装卸搬运作业操作规范
- 安全规范:
- 遵守装卸搬运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作业安全。
- 正确使用装卸搬运设备,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
- 作业前检查设备状况,作业中注意设备运行状态,避免设备故障和事故。
- 货物堆码稳固,高度适宜,避免倾倒、滑落、挤压。
- 作业人员穿戴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鞋、手套、安全帽等。
- 作业场所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 效率规范:
- 优化装卸搬运流程,提高作业效率,减少作业时间和成本。
- 合理选择装卸搬运设备,提高作业速度和效率。
- 培训作业人员,提高操作技能和熟练度。
- 采用先进的装卸搬运技术和设备,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 质量规范:
- 轻拿轻放货物,避免野蛮装卸,防止货物损坏。
- 货物分类堆放,避免混淆、污染、交叉污染。
- 按照货物包装指示进行装卸搬运,避免损坏包装。
- 保持货物清洁,避免沾染污渍或灰尘。
三、装卸搬运作业常用设备和工具
- 起重设备:
- 叉车 (Forklift): 常用的装卸搬运设备,适用于托盘货物的装卸、搬运、堆垛。
- 吊车 (Crane): 适用于大型、重型货物的吊装、搬运,承重能力强。
- 桥式起重机 (Overhead Crane): 安装在车间或仓库上方,适用于车间内部或仓库内部货物的吊装、搬运。
- 龙门吊 (Gantry Crane): 适用于露天货场或码头货物的吊装、搬运。
- 输送设备:
- 滚筒输送机 (Roller Conveyor): 适用于箱式货物、托盘货物的水平输送,结构简单、成本低。
- 皮带输送机 (Belt Conveyor): 适用于散货、袋装货物、箱式货物的水平或倾斜输送,输送能力强。
- 链条输送机 (Chain Conveyor): 适用于重型货物、托盘货物的水平或倾斜输送,承载能力强、运行稳定。
- 伸缩式输送机 (Telescopic Conveyor): 可伸缩调节长度,方便货物装卸车,提高效率。
- 搬运车辆:
- 手推车 (Hand Truck): 适用于短距离、轻型货物的搬运,成本低、操作灵活。
- 平板车 (Flatbed Cart): 适用于大型、重型货物的搬运,承载能力强。
- 牵引车 (Tractor): 用于牵引挂车或拖车,适用于长距离、批量货物的搬运。
- 辅助工具:
- 托盘 (Pallet): 用于集装货物,方便叉车搬运和堆垛,提高作业效率。
- 货网 (Cargo Net): 用于固定货物,防止货物在搬运过程中散落或倾倒。
- 捆扎带 (Strapping Band): 用于捆扎货物,提高货物整体性和稳定性。
- 手套/防护服 (Gloves/Protective Clothing): 保护作业人员安全,防止手部或身体受到伤害。
- 安全鞋 (Safety Shoes): 保护作业人员脚部安全,防止砸伤、滑倒。
实际操作案例:
案例:某电商仓库日常出库作业
背景: 某电商仓库每日需要处理大量的商品出库订单,主要商品为服装、日用品、电子产品等。
作业流程:
- 接收出库指令: WMS系统自动生成出库订单,并发送至拣货区。
- 拣货: 拣货员根据PDA显示的订单信息,使用手持扫描枪扫描货位条码和商品条码,从货架上拣选商品,放入拣货车。
- 复核: 拣货完成后,将拣货车推至复核区,复核员使用扫描枪再次扫描商品条码,核对拣货数量和商品信息。
- 包装: 复核无误后,将商品移至包装区,包装员根据商品类型和订单要求,选择合适的纸箱和填充物进行包装,使用封箱机封箱,并粘贴快递面单。
- 称重: 包装完成后,将包裹放置在电子秤上称重,并将重量信息录入WMS系统。
- 分拣: 称重后的包裹通过输送带进入自动分拣系统,根据快递面单上的地址信息,分拣系统自动将包裹分拣至不同的配送区域。
- 装车: 配送员将分拣好的包裹从分拣口取出,按照配送路线和订单顺序装载到配送车辆上。
- 配送与交付: 配送员驾驶配送车辆,按照规划路线进行配送,联系客户,将包裹送达客户手中,并进行电子签收。
案例分析:
- 高效的信息化系统: 该案例充分利用WMS系统、PDA、自动分拣系统等信息化技术,实现了订单处理、拣货、复核、分拣等环节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大大提高了出库作业效率和准确率。
- 规范的操作流程: 从接收指令到货物交付,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操作流程和规范,保障了作业的有序进行和货物安全。
- 合理的设备应用: 根据不同作业环节的需求,合理应用叉车、输送带、扫描枪、电子秤等设备和工具,提高了作业效率和劳动强度。
本章总结:
本章详细介绍了仓储、运输、配送、包装、装卸搬运等物流基础作业的流程、操作规范、常用设备和工具。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和技能是成为一名合格物流师的入门要求。助理级物流师应认真学习本章内容,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实践和积累经验,逐步提升物流作业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复习思考题:
- 简述仓储作业的主要流程,并说明每个流程的操作要点。
- 比较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不同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并举例说明其适用场景。
- 描述末端配送的流程,并分析影响配送效率的关键因素。
- 包装在物流过程中有哪些作用?如何根据货物特性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
- 列举常用的装卸搬运设备,并说明其适用范围和操作注意事项。
-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规范的物流作业流程对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影响。
拓展学习:
- 查阅物流行业相关的操作规范和标准,例如《仓库管理规范》、《道路货物运输规则》、《快递服务》等。
- 观看物流作业相关的视频资料,例如自动化仓库作业、智能分拣中心作业、无人配送车作业等。
- 参观物流企业或仓库,实地了解物流作业的实际操作流程和设备应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