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为适应科技发展、技术进步对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领域带来的新变化,顺应铁路运输、装卸搬运和仓储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新趋势,对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下铁路车站货运服务、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等岗位(群)的新要求,不断满足铁路运输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行业高质量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推动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遵循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参照国家相关标准编制要求,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是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铁路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基本依据,旨在引领人才培养方向,服务行业发展需求。
2-4. 专业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 (代码)
铁路物流管理 (530804)
入学基本要求
中职、普高毕业或同等学力
基本修业年限
三年
5. 职业面向
行业与岗位定位
所属专业大类 | 财经商贸大类(53) |
所属专业类 | 物流类(5308) |
对应行业 | 铁路运输业(53)、装卸搬运和仓储业(59) |
主要职业类别 | 铁路行包运输(4-02-01-04), 铁路车站货运(4-02-01-05), 货代(4-02-05-03), 危货运输(4-02-05-04), 仓储管理(4-02-06-01), 理货(4-02-06-02), 物流服务师L(4-02-06-03) |
主要岗位(群)/技术领域 | 铁路车站货运服务、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等 |
职业类证书 | 物流管理、多式联运组织与管理等 |
核心岗位与技术领域关联
专业毕业生] --> T1(铁路货运组织); A --> T2(仓储与配送管理); A --> T3(多式联运与货代); A --> T4(物流信息与成本管理); subgraph 技术领域 direction TB T1---T2; T2---T3; T3---T4; end T1 --> P1[ 铁路车站
货运服务员]; T1 --> P2[ 铁路快运
操作员]; T2 --> P4[ 仓储管理员]; T2 --> P5[ 配送调度员]; T3 --> P3[ 多式联运
操作员]; T3 --> P6[ 货运代理
服务员]; T4 --> P1; T4 --> P4; T4 --> P6; subgraph 主要岗位群 direction TB P1---P2; P2---P4; P4---P5; P5---P3; P3---P6; end style A fill:#2563eb,stroke:#fff,stroke-width:1.5px,color:#fff,font-weight:bold,padding:10px style T1 fill:#bfdbfe,stroke:#60a5fa,stroke-width:1px,color:#1e3a8a style T2 fill:#bfdbfe,stroke:#60a5fa,stroke-width:1px,color:#1e3a8a style T3 fill:#bfdbfe,stroke:#60a5fa,stroke-width:1px,color:#1e3a8a style T4 fill:#bfdbfe,stroke:#60a5fa,stroke-width:1px,color:#1e3a8a style P1 fill:#f1f5f9,stroke:#94a3b8,stroke-width:1px,color:#1e293b,padding:5px style P2 fill:#f1f5f9,stroke:#94a3b8,stroke-width:1px,color:#1e293b,padding:5px style P3 fill:#f1f5f9,stroke:#94a3b8,stroke-width:1px,color:#1e293b,padding:5px style P4 fill:#f1f5f9,stroke:#94a3b8,stroke-width:1px,color:#1e293b,padding:5px style P5 fill:#f1f5f9,stroke:#94a3b8,stroke-width:1px,color:#1e293b,padding:5px style P6 fill:#f1f5f9,stroke:#94a3b8,stroke-width:1px,color:#1e293b,padding:5px
6.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铁路物流管理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具备良好综合素质、职业道德与创新意识,面向铁路运输、装卸搬运和仓储行业,能够胜任铁路车站货运服务、仓储管理、配送管理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人才定位
培养能操作、懂管理、适应铁路物流数字化发展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7. 培养规格
毕业生应全面发展,掌握核心技能,总体达到以下要求:
- (1) 思想政治:拥护党的领导,践行核心价值观,具爱国情怀。
- (2) 职业道德:掌握法规,具安全环保意识、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
- (3) 文化基础:掌握文数外信等知识,具人文科学素养与生涯规划能力。
- (4) 沟通协作:良好表达沟通能力,具团队意识,能运用外语。
- (5) 专业基础理论(1):掌握管理学、会计学、货物学基础知识。
- (6) 专业基础理论(2):掌握物流基础、铁路物流设备、电子商务、铁路物流英语知识。
- (7) 核心技能(货运):掌握铁路货运/快运组织、集装箱多式联运、国际贸易报关报检技能,具备处理相关业务能力。
- (8) 核心技能(仓配):掌握仓储与配送、物流信息管理技能,具备作业管理、系统应用、信息处理能力。
- (9) 核心技能(供应链与成本):掌握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物流成本控制技能,具备供应链应用、安全管理、成本核算控制能力。
- (10) 数字技能:掌握信息技术基础,适应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需求。
- (11) 学习发展:具探究、终身学习能力,能整合知识解决问题。
- (12) 身心健康:掌握运动知识技能,达体测标准,具心理调适能力。
- (13) 美育素养:掌握美育知识,具文化修养审美能力,有艺术特长爱好。
- (14) 劳动素养:树立正确劳动观,弘扬劳模、劳动、工匠精神。
8. 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
8.1 课程设置体系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鼓励模块化、项目式、数字化教学。
8.1.1 公共基础课程
按国家规定开设思政、体育、军训、心理、劳动等必修课,以及文化基础、安全、信息技术、职业发展、创新创业、美育、职业素养、礼仪、公关、大数据等必修或限选课。
8.1.2 专业课程
分为专业基础、核心、拓展三类。
专业基础
物流基础、管理学、会计学、铁路物流英语、铁路物流设备、货物学、电子商务等。
专业拓展
铁路行车组织、规章、市场营销、物流地理、国际贸易实务、法律法规、企业管理、物联网技术等。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内容与要求
序号 | 课程领域 | 典型工作任务 |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
---|---|---|---|
1 | 铁路货运组织 |
|
|
2 | 铁路快运组织 |
|
|
8.1.3 实践性教学环节
贯穿全过程,理论实践一体化。
实训
阔大货物装载加固、损失处理、仓/配方案优化、多式联运方案、信息系统应用、SCM、设备操作、电商应用、毕设等。
实习
在铁路货运站、物流企业进行铁路物流管理相关认识实习和岗位实习。
严格执行规定,建好基地,加强指导。
8.1.4 相关要求
发挥思政育人功能,落实课程思政。开设安全、环保、数字经济、创新创业等拓展内容。组织德育、志愿服务等活动。
8.2 学时安排
总学时 ≥ 2500 学时 (16-18学时/学分)。
(含6个月实习)
军训、社会实践等活动按 1 周/学分计。
9. 师资队伍
建设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9.1 队伍结构
- 生师比 ≤ 25:1
- “双师型” ≥ 60%
- 高级职称 ≥ 20%
- 梯队结构合理,定期教研
9.2 专业带头人
原则上副高及以上,实践能力强,把握行业发展,联系企业,主持专业建设,教科研能力强。
9.3 专任教师
具教资,交通运输/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有实践经验,能教学、课程思政、信息化教学、技术研发,定期企业锻炼。
9.4 兼职教师
从企业高技能人才聘任,经验丰富,一般中级职称/高级工以上,能承担教学、实训指导。可聘技能大师等。
10. 教学条件
10.1 教学设施
包括专业教室、实验室、实训室和实习基地。
10.1.1 专业教室
具备信息化混合教学条件,设备齐全,网络通畅,安全合规。环境布设体现专业特色。
10.1.2 校内外实验、实训场所
符合标准,对接真实场景,理实一体。能支持铁路货运、仓配、多式联运、信息系统、SCM、设备操作等实训。鼓励运用新技术。
信息技术公共实验室
服务器、计算机、软件等 (用于系统应用、电商、SCM)。
物流沙盘模拟室
沙盘、计算机、地图等 (用于认知、设备操作)。
铁路货运实训室
货车模型、装载加固设备、货运系统软件等 (用于装载加固、损失处理、多式联运方案)。
物流仓配实训室
货架、叉车、托盘、手持终端、WMS/DMS等 (用于仓/配方案优化、设备操作)。
校外实训基地 (铁路货运 & 物流仓配)
依托铁路货运站、物流企业等,配备真实设备与系统,用于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
可结合实际建设综合性实训场所。
10.1.3 实习场所
符合规定,合法规范,条件完备安全。能提供铁路车站货运、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等对口岗位。校企共定计划,配备指导教师,保障学生权益。
10.2 教学资源
满足学习、教学、研究需求的教材、图书及数字化资源。
教材选用
规范选用,优先国规,体现新技术,动态更新。
图书文献
配备SCM标准、单证编码、作业规范、铁路规章/代码/案例等,及时更新。
数字资源
建设音视频、课件、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等资源库。
11. 质量保障和毕业要求
11.1 质量保障
建立校、院两级质量保障机制,健全监控管理制度,强化过程/增值/综合评价,完善各环节质量建设,持续改进。
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定期诊断改进,健全听课评教、实践督导制度,强化教研活动。
专业教研组织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备课和教研制度,利用评价结果改进教学。
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机制,定期评价培养质量与目标达成度。
质量保障关键环节
与课程标准] --> B(教学实施
与过程监控); B --> C{质量评价
(内部 & 外部)}; C --> D[诊断与改进
(反馈闭环)]; D --> A; B --> E(实习实训
与毕业设计); E --> C; F[师资队伍建设] --> B; G[教学条件保障] --> B; H[社会需求
与毕业生反馈] --> D; H --> A; style A fill:#e0f2fe,stroke:#38bdf8,stroke-width:1px,color:#075985 style B fill:#f0fdf4,stroke:#4ade80,stroke-width:1px,color:#15803d style C fill:#fefce8,stroke:#facc15,stroke-width:1px,color:#854d0e,shape:diamond style D fill:#fce7f3,stroke:#f472b6,stroke-width:1px,color:#9d174d style E fill:#f0fdf4,stroke:#4ade80,stroke-width:1px,color:#15803d style F fill:#ede9fe,stroke:#a78bfa,stroke-width:1px,color:#5b21b6 style G fill:#ede9fe,stroke:#a78bfa,stroke-width:1px,color:#5b21b6 style H fill:#f1f5f9,stroke:#94a3b8,stroke-width:1px,color:#1e293b
11.2 毕业要求
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目标与规格,完成实习实训,课程考核合格或修满学分,准予毕业。
学校可细化具体要求。严把出口关,确保学时学分和教学环节完成,保证毕业要求达成度。
职业培训成果(如证书)经认定可转化为学分;达标可获相应学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