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技术前沿
  3. 职业院校教师:告别技能恐慌,拥抱“HI+AI”的育人新范式

职业院校教师:告别技能恐慌,拥抱“HI+AI”的育人新范式

  • 发布于 2025-03-05
  • 11 次阅读

AI的巨浪呼啸而来,身处职业教育一线的教师们,或许正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与一丝技能恐慌。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己任的我们,不禁发出灵魂拷问:

面对AI时代,职业院校教师究竟需要具备怎样的AI能力,才能不被时代抛下,在变革中占据优势地位,培养出真正适应未来的人才?

要解答这个问题,不妨让我们回归职业教育的初心。一百年前,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就已深刻指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其核心原则是“手脑并用,做学合一”。 时至今日,尽管技术日新月异,育人方式也随之迭代更新,但职业教育的本质内涵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职业教育的根本使命,始终是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人才。“技能”,是年轻人立足社会、安身立命的基石。而技术进步,不断赋予“技能”新的内涵,借助新技术手段,劳动者得以创造更高的产出和效率。那么,在知识爆炸、信息过载的今天,学生在职业院校里究竟应该学习什么?

我们早已告别知识匮乏的年代,却陷入了知识过剩但应用能力不足的困境。知识唾手可得,但如何将知识与具体工作场景深度融合,解决真实且复杂的问题,才是真正的挑战。这对于职业院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们提倡“双师型”教师,但真正能做到“进课堂能讲,放下书本能干”的老师,依然是凤毛麟角。一方面,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深入企业实践往往流于形式,难以真正解决实践难题。另一方面,许多行业产业信息仍然来源于书本,而非鲜活的企业一线,导致教学案例与实际脱节,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模式也常常停留在正向的流程性知识的讲授,缺乏真实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学生参与感自然薄弱。

面对AI,职业教师的探索往往经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效率助手和工具替代。 

我们开始尝试用AI完成重复性、低价值的工作,例如快速生成PPT、批改作业、查找资料,以求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这个阶段,教师们惊喜地发现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曾经挑灯夜战的场景似乎一去不复返。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计算机普及初期,激光照排技术取代传统蜡版油印,将教师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那时候的老师,在灯下用铁笔刻蜡版是众多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分发给学生的试卷、讲义都来自于老师灯下熬油一笔一画的镌刻,来不得一丝马虎。

当下的老师可能已经完全不知道老师的这项工作了。然而,技术的进步绝非仅仅为了“偷懒”,而是为了 将解放出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具创造性的工作中,推动社会进步。 今天的AI技术,其意义远超激光照排之于印刷术,它不仅能替代体力劳动,更能取代一部分初级的脑力劳动——例如书本知识的简单传授。

这也对职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将书本知识与真实环境深度结合,清晰透彻地讲解知识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以及可能遇到的挑战与问题? 这要求教师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成为连接知识与应用的桥梁。

第二阶段,我们将思考AI如何更深层次地协助教师进行知识创造,培养学生不可替代的核心技能。 

技术不断演进,技能的价值则内嵌于每一个劳动者身上。仅仅背诵书本知识,远不足以支撑学生在工作中独当一面。书本理论需要实践的检验才能证明其有效性和适用性,而瞬息万变的现实环境也要求我们不断发展和更新静态的知识体系,掌握动态的、鲜活的知识,才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更重要的是,如果教师的角色仅仅停留在知识传授者,那么在AI时代,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将不可避免地下降,因为这种工作模式太容易被AI取代了。

AI时代,职业教师真正的价值在于:

  • 价值观与伦理观的塑造: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道德和伦理观念,这些根基性的东西,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也是AI无法替代的。

  • 榜样示范: 教师的技术示范和行为垂范,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重要榜样。教师的专业精神、敬业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 个性化指导与提升: 在学生的学习和技能训练过程中,教师的指导、纠正与提升,是AI难以企及的。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不断进步。


因此,职业院校教师在AI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并非仅仅是掌握AI工具,而是要回归职业教育的本质,立足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健全人格的劳动者。

从教师自身能力提升的角度来看,技术范式的变革要求我们迅速掌握新理念、新技术应用,摒弃以知识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需要走出课堂,深入产业一线,从真实的企业环境中提取鲜活的案例、知识和技能,并通过自身的知识加工能力,将其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

同时,面对琳琅满目的AI工具,要避免陷入“技术崇拜”的误区,认为有了AI就能万事大吉。  AI仅仅是教师的工具,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向AI提出正确的问题,能否将AI有效地融入教学工作流程,并最终以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为核心目标。

正是在这样的使命感驱动下,“中物灵境”开始探索如何协助职业教师发展,并将AI应用于教学场景。面对职业教师的真实工作场景,尝试以BOPPPS教学设计理念协助教师编写符合认知规律的教案,以布鲁姆分类学为基础,设计目标明确、逻辑清晰的教学目标,并以问题驱动为导向,帮助教师设计贴合实际的考题和案例。更重要的是,通过专业知识体系的赋能,确保教学内容的规范性、标准化和可靠性。

AI时代对职业院校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我们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要成为 “HI+AI”育人模式的引领者。我们需要拥抱AI,掌握AI,更要超越AI,将AI作为提升教学效率、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核心技能的强大助手。

人类教师的智慧是学生灵性的启发与垂范,与AI的智性大脑相结合,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也才能让职业院校教师在职业教育的舞台上,继续书写属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