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为适应科技发展、技术进步对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领域带来的新变化,顺应物流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新趋势,对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下物流项目运营主管、物流销售主管、物流数据分析员、国际货运主管等岗位(群)的新要求,不断满足物流领域高质量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推动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遵循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参照国家相关标准编制要求,制订本标准。
专业教学标准是开展专业教学、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依据。本标准旨在为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专科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提供基本规范,鼓励各校在此基础上办出特色。
2-4. 专业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 (代码)
现代物流管理 (530802)
入学基本要求
中职、普高毕业或同等学力
基本修业年限
三年
5. 职业面向
行业定位与岗位群
所属专业大类 | 财经商贸大类(53) |
所属专业类 | 物流类(5308) |
对应行业 | 制造业(C)、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G)、商务服务业(72) |
主要职业类别 | 装卸搬运/运输代理(4-02-05), 仓储物流(4-02-06), 邮政快递(4-02-07) |
主要岗位(群) | 物流项目运营主管、物流销售主管、物流数据分析员、国际货运主管等 |
职业类证书 | 物流管理、供应链运营等 |
核心岗位能力关联
6.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素养与职业道德,掌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面向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商务服务业的物流项目运营主管、销售主管、数据分析员、国际货运主管等岗位(群),能够胜任智慧仓配、物流运输、数据分析、系统规划、项目运营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核心定位
培养具备运营管理、数据分析、项目执行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能型管理人才。
7. 培养规格
毕业生应全面提升知识、能力、素质,掌握核心技术技能,实现全面发展,总体达到以下要求:
- (1) 思想政治:拥护党的领导,践行核心价值观,具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
- (2) 职业道德:掌握法律法规,具安全环保意识、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 (3) 文化基础:掌握必需的文、数、外、信等知识,具人文科学素养与生涯规划能力。
- (4) 沟通协作:良好表达沟通能力,具团队意识,能运用一门外语。
- (5) 物流运营:掌握作业流程与供应链基础,具备仓储、配送、运输业务运营管理能力。
- (6) 信息技术:掌握物流信息技术,具备WMS、TMS等系统应用能力。
- (7) 数据分析:掌握大数据/AI基础,具备数据采集、清洗、可视化及绩效评价改进能力。
- (8) 系统规划:掌握物流系统规划设计基础,具备流程、布局、动线设计辅助能力。
- (9) 项目管理:掌握物流项目运营方法,具备项目开发、执行、跟踪基础能力。
- (10) 国际视野:了解跨文化沟通,初步具备双语沟通能力,能从事国际货代等工作。
- (11) 数字技能:掌握信息技术基础,适应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需求。
- (12) 学习发展:具探究、终身学习能力,能整合知识解决问题。
- (13) 身心健康:掌握运动知识技能,达体测标准,具心理调适能力。
- (14) 美育素养:掌握美育知识,具文化修养审美能力,有艺术特长爱好。
- (15) 劳动素养:树立正确劳动观,弘扬劳模、劳动、工匠精神。
8. 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
8.1 课程设置概述
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鼓励模块化设计、项目式教学与数字化转型。
8.1.1 公共基础课程
按国家规定开设思政、体育、军训、心理、劳动等必修课,以及文化基础、安全、信息技术、职业发展、创新创业、商务礼仪等必修或限选课。
8.1.2 专业课程
分为专业基础、核心、拓展三类,构建递进式能力培养体系。
专业基础
现代管理方法、智慧物流与供应链基础、货物学、数字化物流商业运营、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物流法律法规、数字化供应链运营等。
专业拓展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精益生产与运作管理、物流专业英语、ERP原理及应用、物流数据采集与分析、电子商务与物流、物流企业模拟经营等。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内容与要求
序号 | 课程领域 | 典型工作任务 |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
---|---|---|---|
1 | 智慧仓配运营 |
|
|
2 | 智慧运输运营 |
|
|
8.1.3 实践性教学环节
贯穿培养全过程,注重理论实践一体化。
实训
校内外进行智慧仓储、配送、运输、国际货运、系统规划设计等单项、综合、生产性实训。
实习
在各类物流企业、制造/销售企业物流部门、货代企业进行仓储/运输/配送/项目运营等认识实习和岗位实习。
严格执行实习管理规定,建好基地,加强指导。
8.1.4 相关要求
强化思政育人,落实课程思政。开设安全、环保、数字经济、创新创业等拓展内容。组织德育、志愿服务等活动。
8.2 学时安排
总学时约 2700 学时 (16-18学时/学分)。
学时结构要求
≥ 25%); A --> C(实践性教学
≥ 50%
含6个月实习); A --> D(专业理论课); A --> E(选修课
≥ 10%); style A fill:#4f46e5,stroke:#fff,stroke-width:1px,color:#fff,font-weight:bold style B fill:#f3f4f6,stroke:#6b7280,stroke-width:1px,color:#1f2937 style C fill:#d1fae5,stroke:#10b981,stroke-width:1px,color:#065f46 style D fill:#f3f4f6,stroke:#6b7280,stroke-width:1px,color:#1f2937 style E fill:#fef3c7,stroke:#f59e0b,stroke-width:1px,color:#92400e
军训、社会实践等活动按 1 周/学分计。
9. 师资队伍
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师德师风为先。
9.1 队伍结构
- 生师比 ≤ 25:1
- “双师型” ≥ 60%
- 高级职称 ≥ 20%
- 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定期教研
9.2 专业带头人
原则上副高及以上,实践能力强,把握行业动向,联系企业,主持专业建设与教改,教科研能力强。
9.3 专任教师
具教资,物流管理/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有实践经验,能教学、课程思政、信息化教学、技术研发,定期企业锻炼。
9.4 兼职教师
从企业高技能人才聘任,经验丰富,一般中级职称/高级工以上,能承担教学、实训指导。可聘技能大师等。
10. 教学条件
10.1 教学设施
包括专业教室、实验室、实训室和实习基地。
10.1.1 专业教室
具备信息化混合教学条件,设备齐全,网络通畅,安全合规。
10.1.2 校内外实验、实训场所
符合标准,对接真实场景,理实一体。能支持智慧仓配、运输、国际货运、模拟经营、系统规划等实训。鼓励运用新技术。
智慧仓储与配送实训室
自动化立库、AGV、WMS、电子标签、RFID等。
智慧运输实训室
模拟货车、TMS、BDS/GIS、网络货运平台等。
物流软件实训室
第三方物流模拟、SCM、国际物流平台、数据分析系统、ERP等。
物流虚拟仿真实训室
仿真管理平台、物流仿真系统、叉车/安全/多式联运仿真等。
可结合实际建设综合性实训场所。
10.1.3 实习场所
符合规定,合法规范,条件完备安全。能提供项目运营、销售、数据分析、国际货代等对口岗位。校企共定计划,配备指导教师,保障学生权益。
10.2 教学资源
满足学习、教学、研究需求的教材、图书及数字化资源。
教材选用
规范选用,优先国规教材,体现新技术,动态更新。
图书文献
配备核心期刊、基础、实务、项目、案例、AI、SCM等图书,及时更新。
数字资源
建设音视频、课件、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等资源库,丰富便捷动态。
11. 质量保障和毕业要求
11.1 质量保障体系
建立校、院两级保障机制,健全监控、评价(过程/增值/综合)制度,完善培养方案到资源建设各环节,持续改进。
完善教学管理,定期诊断改进,健全听课评教、实践督导制度,强化教研活动。
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集中备课和教研制度,利用评价结果改进教学。
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机制,定期评价培养质量与目标达成度。
质量保障PDCA循环
(目标/方案/标准)] --> Do[D: 执行 Do
(教学/实训)]; Do --> Check[C: 检查 Check
(监控/评价/反馈)]; Check --> Act[A: 改进 Act
(诊断/优化)]; Act --> Plan; end style Plan fill:#ccfbf1,stroke:#14b8a6,stroke-width:1px,color:#0f766e style Do fill:#dbeafe,stroke:#60a5fa,stroke-width:1px,color:#1e40af style Check fill:#fef3c7,stroke:#fcd34d,stroke-width:1px,color:#92400e style Act fill:#fee2e2,stroke:#f87171,stroke-width:1px,color:#991b1b
11.2 毕业要求
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目标与规格,完成实习实训,课程考核合格或修满学分,准予毕业。
学校可细化具体要求。严把出口关,确保学时学分和教学环节完成,保证毕业要求达成度。
职业培训成果(如证书)经认定可转化为学分;达标可获相应学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