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物流行业发展报告
2023年,我国经济在波动中恢复,稳定因素有所累积,物流运行环境持续改善,行业整体恢复向好。
社会物流总额
352.4万亿元
同比增长5.2%
物流业总收入
13.2万亿元
同比增长3.9%
物流费用率
14.4%
同比下降0.3%
物流业景气指数
51.8%
高于上年3.2%
一、经济结构转型进程加速,物流需求协同发力
物流需求规模稳定恢复
全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352.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增速比2022年全年提高1.8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分别增长3.9%、5.4%、4.7%、5.4%,呈现前低、中高、后稳的恢复态势,全年回升势头总体向好。
产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
物流需求结构调整加快,增长动力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换。从产业领域看,全年装备制造物流保持良好回升态势,增速高于全部工业物流2个百分点,特别是汽车、智能设备等领域物流总额增速超过10%,比上年有所加快。
电商物流指数
110.1点
网上零售额增长8.4%
再生资源物流
增长17%+
循环体系逐步完善
二、物流发展环境优化,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备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短板领域不断补强。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物流相关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超过10%,物流基础设施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新增国家物流枢纽
30个
县级寄递配送中心
1000+个
村级寄递物流站
30.3万个
冷藏车保有量
43.1万辆
冷库总量
2.28亿立方米
物流绩效全球排名
第20位
物流业收入规模平稳增长
全年物流业总收入为13.2万亿,同比增长3.9%,物流收入规模延续扩张态势。运输、仓储装卸等基础物流收入同比增速在3%左右,支撑物流市场稳定增长。
物流景气情况
全年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平均为51.8%,高于上年3.2个百分点,多数月份处于51%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各月业务量、新订单指数平均波动幅度较上年有所收窄。
三、物流运行效率持续改善,单位物流成本稳中有降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
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物流成本构成
经济结构升级为降本增效提供有力的外部条件
从产业看,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服务业增长动力明显回升,服务业占比回升至54.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从产品来看,物流实物量附加价值稳步提升,单位GDP物流需求系数、单位 GDP货运量系数分别降至2.8和4.3,均为近年来较低水平,产业物流成本随之下降。
组织管理升级是物流降本增效的重要动力
储运匹配明显改善,产销衔接水平提升。年末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升至98.4%,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较10月末减少0.1天。全年航空货运规模加快恢复,全年货邮运输量735万吨,同比增长21%;平均运距总体有所下降,运输结构有所优化。
四、物流市场竞争格局加剧,企业降本增效内驱力增强
物流市场竞争格局加剧
市场主体规模庞大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法人单位近60万家,个体经营户580多万个
市场集中度较低
50强物流企业物流业务收入占物流业总收入的比重不足20%
价格竞争激烈
服务价格指数年均48.3%,低位徘徊;沿海散货运价指数同比下降9.7%
企业盈利承压
近30%的物流企业全年亏损,平均收入利润率在3%左右低位徘徊
物流企业创新发展、降本增效内驱力持续增强
服务升级态势明显
物流企业积极推进服务向综合供应链转型,加速产业融合进程。重点物流企业供应链合同订单数量同比增长24%,一体化物流业务收入增长近30%。
数字化转型加快
物流企业积极推进产业协同共生,助力信息共享,优化资源配置。近年头部企业在数字化相关领域投入增长超过50%,应用大数据模型、智能算法分析等数字化手段。
协同发展水平提升
各领域物流企业积极推进标准化进程,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企业自有标准化托盘比例升至70%以上,头部物流企业达到85%,成本总体稳中趋缓。
未来展望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依然明显,物流市场潜力较大。随着政策逐步落地见效,微观主体投资意愿稳中趋增,对市场预期基本向好,未来物流运行有望延续企稳向好的发展态势。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仍需面对国内结构调整和国际需求偏弱等挑战,物流需求也将由规模扩张向存量结构调整转型,物流市场有待优化升级,物流企业要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深刻融入实体经济供应链服务环节,以高效能物流服务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